2025-08-21
HaiPress
海南自由贸易港预计在四个月后迎来全岛封关运作,农业作为海南经济社会的重要支撑之一,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8月18日至19日,“自贸港封关后海南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南京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举行,多位专家学者认为,封关既是海南农业的“机遇之窗”,也是一场关乎转型升级的“大考”。
海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韦开蕾用一组数据描绘了海南农业的基本面貌:80%的土地在农村、约40%的常住人口生活在农村、20%的GDP由农业贡献。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接近1:1,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52:1;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仅24家,占全国比重仅1.4%;农产品出口值占总产值比不足5%。椰子加工率仅20%,初级产品占比过高,反映出海南农业长期以来“丰产不丰收”的困境。截至目前,享受自贸港“零关税、低税率”等政策红利的涉农企业相当少,产业发展潜力远未充分释放。
华南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制度与发展研究院院长罗必良分析了封关后海南农业可能面临的冲击。他指出,东南亚农产品与海南存在高度同质性,“一线放开”使零关税东南亚水果大量涌入,海南热带水果面临被替代风险。同时,海南加工企业规模小、技术弱,可能形成“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模式,导致本地农业沦为原材料供应端。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钱文荣表达了对小农户发展的担忧。他认为,封关后规模化、品牌化成为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但小农户在这方面没有优势,将面临新的增收挑战。政策红利可能更倾向于旅游、金融、免税等新兴行业,导致资金、人才向城市集聚,乡村产业面临资源分配不均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