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30
5月5日是个值得纪念的好日子,这一天我们全家核酸结果均为“阴性”。这也是自4月8日59岁的母亲核酸检测报告显示“待复核”以来,我们一家四口首次集体“阴性”,这也意味着我们历经一个月的抗“阳”生活暂告一段落。
4月8日,母亲核酸异常。复核再次异常。4月10日,母亲被转运去了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4月15日,我和丈夫、孩子三人核酸异常,被转运到了金海园方舱。四人兵分两路,开启了方舱“治愈”之旅。
从方舱回家,一家团聚
4月18日,母亲出舱回家。4月22日,我们三人出舱回家。正当一家人团聚,自认与“阳”性再无瓜葛时,4月27日,母亲核酸检测“阳性”,成为人们口中的“复阳者”。
四人的核酸结果均为阴性
不过,同住的我们并未受母亲影响,5月2日核酸结果显示“阴性”。5月4日,“复阳者”和同住密接人员再次核酸。5月5日,核酸检测结果出炉,我们全部“阴性”,考核顺利过关。
对于我们来说,疫情下这段经历是漫长的、折磨人的、鸡飞狗跳的。这段将近一个月与病毒斗争的历程,也让我们努力摘掉了“阳性感染者”的帽子,成为普通的某小区某栋楼的某一户居民。
温暖的瞬间,来自我们的身边人
回想起来,我们这栋楼住户不多,却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温暖瞬间。
4月8日,母亲抗原异常时,401室的居民在群里对我说:“安慰一下阿姨,即使阳了也不用怕,现在已经常态化了。”
4月15日,我们三人核酸检测结果异常。这意味着什么,我特别清楚。第一时间,我在群里道歉:“不好意思,连累大家了。”
来自邻居们的安慰
301室迅速跟了一个加油的表情。202室说,放宽心,保重身体。302室说,没有连累,谁都不愿意中招,加油,早日回归!201室说,别想那么多,加油,早日康复……
这些陌生的“邻居”,平时可能都说不上话,他们写出的鼓气加油的字眼,却让我心里一酸,也格外内疚。
4月22日,我们从方舱归来,走在空旷的路上,格外想念在家忙碌的母亲、想念车水马龙的街区、想念繁华的上海。
邻居送来刚出锅的油条
邻居们送来的瓜果
当到家后,邻居们担心我们没吃的,相继送来了油条、蔬菜、水果、饼干等。这也让隔离在家的我多了一件事,拍照反馈“买家秀”,感谢来自邻居的温暖。
跟着团长囤货
在窗边等待团长送物资
随着物资的逐渐消耗,我也开始跟团、接龙,相继购买了苹果、鸡蛋、猪肉、豆制品、耙耙柑、蔬菜包甚至小蛋糕,并随时关注团长们的动态。这期间,我们一家依然足不出户,严格执行7天健康检测管理。
在楼上看邻居们核酸检测
“复阳”到转阴,我们相信我们所相信的
出舱后,母亲每天无数次拿起耳温枪给全家测体温,只有她的体温一直维持在37.4左右。她每天都惶惶不安,询问我是不是又“阳”了。“要阳一起阳嘛。”我的体温其实只比她低一点点,37.1左右徘徊。
4月26日下午,医护上门给母亲核酸检测
4月27日,母亲出舱后的首次核酸结果出来了,确实是“阳”性。看到结果后,她沉默了很久。我们也不知所措,都是第一次面对如此狡猾的病毒,谁也不知道“复阳”后会怎样,会不会再次转运。
母亲“复阳”
搜索相关新闻后,看到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胡必杰的一段采访,他说:“科技工作者对复阳人群进行研究,一是采集鼻咽、咽喉和肛门拭子等标本进行病毒培养,结果均未培养到病毒;二是对复阳的样本进行基因测序,没测到完整的病毒序列,提示这些核酸复阳的标本,其实是病毒的核酸片段。换言之,是死病毒,没有传染性。”
我把这段文字转发给了母亲,并逐字逐句读给她听了一遍。她嗫嚅着说:“可能我年纪大,没你们恢复得快。”平时喜欢发朋友圈的我,也只将此事汇报了给了单位领导。
此后几天,笼罩在“复阳”的阴霾里,我和先生也加入了测温队伍。我的体温时而37,时而37.2,先生说:“完了,你也复阳了”。有时候,先生干咳几声,他就反问我:“你看我是不是阳了。”
“大白”送上门的物资
居委送来的中药防疫汤剂
坚信专家说过“复阳不具传染性”,所以,我们在家并未作任何防护措施,一直与母亲同吃同住。每天,我们的快递、物资由“大白”送上门,垃圾由“大白”收下楼。小区居委会还送来了中药防疫汤剂,希望缓解母亲的低烧症状。
我们三人结果为阴性
5月2日,我和丈夫、孩子三个人出舱后的首次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5月4日下午,我们全家四人首次集体核酸检测,5月5日,结果均为阴性。当天抗原自测,也均为一道杠(阴性)。我们感慨不已,“成绩单”终于合格了。
5月5日抗原均为一道杠(阴性)
从4月22日出舱返家到5月5日全家集体核酸阴性,历时14天。5月5日这一天,也是我们自小区封控以来的第45天。对于疫情,我们期待社会面清零;对于疫情,我们期待早日消散!(图片均由葛俊俊拍摄)